农业走进新时代,
田园迎接好风光

猪细颈囊尾蚴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猪胆囊旁有一黄色水袋,病因是啥?

我们在杀猪时,有时会发现猪胆囊旁有一黄色水袋,不知道是什么?今天就给大家揭秘一下,这一般应该是细颈囊尾蚴。

猪细颈囊尾蚴病俗称猪细颈囊虫病,它是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寄生于猪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泡状带绦虫分布甚广,家畜常见寄生,寄生数量少时可不显症状;如被大量寄生,则可引起消瘦、衰弱等症状。

细颈囊尾蚴在猪极为常见,牧区的绵羊感染严重,牛较少见。它对仔猪及羔羊的危害严重。在肝脏中移行的幼虫数量较多时,可破坏肝实质及微血管,穿成虫道,引起出血性肝炎。

生前诊断比较困难,可采用血清学方法诊断。尸体剖检或肉检时发现虫体即可确诊。细颈囊尾蚴呈乳白色,囊泡状,只有1个头节,囊壁薄而透明,大小如鸡蛋或更大,直径约200px。在肝脏中发现细颈囊尾蚴时,应与棘球蚴相鉴别,棘球蚴囊壁厚而不透明,囊内有多个头节。

吡喹酮和丙硫咪唑等对细颈囊尾蚴有一定的杀灭作用。预防主要是防止犬进入猪舍内散布虫卵,污染饲料和饮水;勿用猪、羊屠宰的废弃物喂犬。对犬应进行定期驱虫,常用药物有吡喹酮,剂量为5mg/kg体重;氯硝柳胺为100~150mg/kg体重,喂服驱虫。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农业 » 猪细颈囊尾蚴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评论 抢沙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