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大数据应用未来是重要的投资风口。随着卫星遥感、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化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日益成为发展智慧农业的神经系统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关键要素。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有利于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更多满足“三农”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促进实现农业农村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服务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建立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中心要将某市所有涉农数据全部整合、清洗、建库、保存和有序共享。
在分析数据存量的前提下,根据某市农业主管部门管理需要、农业经营主体服务需求、特色产业培育要求,以解决种苗、生产、加工、销售痛点为基础,建立相关大数据平台。通过已经建立的数据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全景展示某市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生产供销、生产服务信息,根据种子种苗销售、农资销售、生产管理过程监测、农产品销售数据及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实现数据展示、商机分析、数据交易、信息发布与气象、灾害预警,从而为企业和政府在科技研发、生产管理、加工、交易、冷链、仓储物流等环节提供咨询管理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商业价值体现在:
1、原始数据自动订阅和检索
重点包括土地基础数据资源订阅、生产数据订阅、经营数据订阅、质量安全数据订阅、政务数据订阅。通过基础数据的采集、提取、整合、清洗、建库、保存,实现有序共享。有利于政府行业监管和提供政务决策服务。
2、重点产业大数据建库
基于GIS 技术,实现重点农产品标准化养殖、种植、病虫害、加工、销售、技术服务单位数据化入库,并将历年动态生产、产出量、亩产变化信息进行登记,统计加工产品的数量,实际产品的交易量、交易均价、交易最高价、交易最低价、交易去向等信息,进行季度、年度对比分析,获取数据的商业价值,便于企业和政府咨询、监管、决策需要。
3、土地时空专题变化图制作
利用GIS技术,绘制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高标准农田三类图层、图斑,建立图库,结合时空叠加运算,统计出历年各类土地的增减面积、累计面积等。同时,制定耕地质量全貌图。根据土壤监测数据,采样点的经度纬度、土壤属类、有效土层厚度、耕层质地等的数据统计;对土壤pH值、土壤耕层、灌溉能力、土壤有机质、土壤肥力等土壤数据情况分图层,总体掌握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这些土地时空变化既有利于自然资源部门对用地监管和统筹,又有利于及时与农业主管部门信息共享,实现土地的综合高效利用。
4、生产配套服务
利用上述大数据平台多项功能,可以利用土地、种苗、生产、病虫害、加工、销售、冷链、仓储物流大数据指导农牧渔、粮油蔬果及各类农产品生产。根据加工数据,确定仓储、冷链、物流场地、设施需求;根据农产品生产面积、种类、地形、区域、气候、季节、病虫害等可以指导农业机械服务和农业资材服务,及时指导相关配套服务产品生产、价格控制和确定销售区域。
5、农副产品营销推广服务
根据加工数据,确定仓储、冷链、物流交易速度及农副产品的销售数量,营销推广的资金、人员投入和相关营销推广费用、市场区域、消费群体、广告投放及品牌塑造费用,从而更加精准地为生产企业、合作社、农户提供营销推广、品牌塑造服务,提高产品销售率和资金利润率。
6、农业金融服务
利用大数据平台,金融、保险部门可以及时为农业企业、合作社、个体户根据农业生产、销售、灾害数据变化,及时控制融资、担保风险,推出更贴近企业、农户需求的农业贷款、农业保险项目,做好农业风控,确保农业企业征信稳定。
7、盈利来源
强大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建立后,可以在上述功能与场景下,帮助政府提高行政决策效率和政务服务水平,提高企业、农户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支持;通过大数据平台获得销售农资、销售产品收入;利用数据专业数据资源,与技术人员结合实现技术输出收入、数据输出收入、咨询管理收入和其它数据定制服务收入。